CNAS认证
独立仪器校准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2-12-05
校准稳定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什么呢,怎么确定呢?

校准稳定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什么呢,怎么确定呢?

校准稳定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什么呢,怎么确定呢?

校准稳定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稳定性是指同一测量仪器和同一测量目标之间时间间隔较长的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不考虑两次测量之间的相关性,稳定性的测量不确定度应等于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2倍。虽然两次测量之间应该有相应的相关性,但因为它们是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并根据相同的检定标准进行的,所以很难估计这种相关性,因为两次测量可能相隔一年(就已确定的测量而言)。

即使是全身效应导致的不确定成分,一年后是否有相关性也很难说。被测测量校准的稳定性往往大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对于新指标,由于两次测量之间的时间很短,通常需要考虑相关性。面对不同的测量和校准标准,这种相关性对稳定性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可以认为稳定性测量不确定度通常至少等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另一方面,计量校准标准提供的标准值是上级机构通过检定或校准获得的。也就是说,只有上级机构才有条件对计量校准标准的量值漂移进行相对准确的测量。而标准考核要求标准建立单位定期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进行考核,因此只要求使用考核后的计量标准对性能相对稳定的检定标准进行性能测试,以获得其稳定性。这也导致计量校准的稳定性存在很大的测量不确定性。

由于稳定性是两次测量结果之差,而计量校准标准的稳定性通常较好,数值通常较小,因此稳定性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可能很大,有时甚至超过100%。即测量标准的稳定性越好,稳定性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越大。测量不确定度太大,会导致稳定性是否达标难以确定。

例如,在一些检定规程中,给出了标准的最大允许年变化量,有时规定的允许变化量可能相当于测量不确定度。因此,仅在相邻两年的测量和校准结果之差超过最大允许年变化量的情况下,就判定标准不合格,可能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不一定是标准本身的漂移,而可能来自更大的测量不确定度。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是暂时缩短计量校准周期,延长稳定性测试时间,在没有查明原因之前不要妄下结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