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中需要了解的10个知识点分享
仪器校准中需要了解的10个知识点分享
一、仪器校准的目的
1、建立、维护和认证测量设备的可追溯性;
2、修正装置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偏差和不确定度;
3、提高设备不确定性的可靠性;
4、确定设备的性能是否发生了变化。
5、哪些设备需要校准?
如果测量的精度或不确定性影响报告结果的有效性或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则应校准仪器。
二、与设备校准相关的类别主要包括:
1、理化领域,如酸度计、离子计、粘度计等;
2.热场,如恒温器、干湿表、耐热温度计等;
3、机械领域,如电子天平、张力计、比重计、密度计、量筒等;
4、无线电,如高频探头、大功率计、频谱分析仪等;
5、长度、百分表、钢尺、游标卡尺、测厚仪等;
6、时间频率,如频率标准仪、频率计、石英分析仪等;
7、电磁,如电压表、阻抗分析仪、毫伏表等。
三、如何设置设备的校准参数?
1、对于天平、酸度计等无固定设置参数的仪器,应按照检定规则或校准条件的内容。
2、对于有具体设定参数的设备,如水浴、烘箱、消音烘箱等,需要对所需参数点进行标定,通常由技术人员确定,并由技术负责人审核。
四、如何设置和调整校准周期?
设备的初始校准周期应参考验证规则或校准规范,或由一名或多名具有相关测量经验、仪器校准经验或了解其他测试设备校准周期的人员确定。 在确定器械的初始校准周期时,除了要使用的计量控制规则/校准条件和方法外,还可以参考器械制造商的建议,并适当考虑以下因素:
1、预期使用的范围和频率;
2、环境条件的影响;
3、测量所需的不确定度;
4、最大允许误差;
5、设备调整(或修改);
6、可衡量的影响因素;
7、相同或类似设备的汇总或公布的测量数据。
五、设备校准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校准计划内容:设备名称、型号、唯一编号、测试标准、校准参数和要求、检验/校准周期、上次检验/校准周期、计划下次检验/校准的最后截止日期、制造商/日期、审核人员/日期、 批准人/日期。
六、如何选择校准服务机构?
在选择校准服务时,首先要检查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校准资质,这也是提供服务的前提。 为验证校准机构具备测量校准参数的能力,需要验证证书随附的表格,包括测量参数是否已获得计量或CNAS认可; 参数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是否满足检定校准设备的要求。 此外,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校准服务机构的关键特征,包括人员、经验、设备及其在市场上的声誉,必须充分考虑。
七、现场校准和实验室有哪些注意事项?
1、确保环境符合要求;
2、保证实验室提供的辅助设备符合实验室天平、烧瓶、试验水等要求;
3、提供准确完整的校准参数;
4、监控校准活动,及时获取校准结果,及时判断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5.保留原始校准文件,如频谱图;
6、遵守保密要求。
八、拿到校准报告,要审核哪些资料
授权实验室名称、设备名称、型号、安装地址、校准依据、校准参数、环境条件(如适用)、用于校准的设备、校准时间、校准值、不确定度、页码、标识等是否 完整和正确,以及是否建议使用到期日期或后续校准日期。
九、如何确认校准结果?
确认校准结果时,首先检查所有待校准的参数是否已经校准,证书是否反映标准值、样品值或样品误差等。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一些设备需要多个参数进行校准。 例如,电压机不能单独校准力值。 如果位移和位移速率对测试结果有显着影响,也应进行校准。
某些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检测方法。 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两种检测方法,火焰法和石墨法。 如果使用两种方法,则每种方法中使用的检测器都应进行校准。
分析仪器的校准参数通常是仪器的特征值,如检出限、重复性、测量线性、初始噪声、基线漂移、波长等,必须根据仪器的不同检测原理来确定。 乐器。
十、实验室应该负责哪些数据?
对于设备校准报告的内容,实验室应对除客户提供的信息外的所有其他信息负责,并明确标识客户提供的数据。 如果客户提供的信息可能影响结果的有效性,报告应说明责任。